我國礦業進入深度調整期
全球涂料網訊:
李克強總理曾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的致信上說過,礦業開發是經濟發展的“先行官”,經濟發展是礦業繁榮的“推動器”。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,產業結構調整和新技術革命正在演進,我國礦業發展既面臨挑戰,也蘊藏機遇。
目前,世界經濟形勢持續深度轉型調整,全球礦業形勢低迷,在此背景下,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礦業大國,自然不能獨善其身。隨著我國經濟進人新常態,GDP增速進一步放緩,礦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,也進入了深度調整期。據相關部門數據顯示,當前我國礦業面臨需求下降、投資減少、利潤下降、融資困難等諸多狀況,整體呈現持續走低的態勢。
(1)礦產品的需求增速明顯放緩,生產規模普遍回落
當前經濟增速換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,傳統產業化解前期過剩產能導致需求不旺,同時受房地產市場調整、工業企業去庫存化等因素影響,煤炭、鐵等大宗礦產品基本達到消費峰值,礦產品消費需求增速明顯放緩,生產規模不同程度回落。2016年1-5月份,煤炭、粗鋼、生鐵、原鋁產量減少,同比分別下降8.4%,1.4%,2.8%和1.7%。一季度,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減少或基本持平,石墨、螢石、鎂質材料同比分別少16.67%,7.6%,5.9%,高嶺土產量與2015年同期基本持平。
2015年我國礦產品對外貿易活躍度下降,進出口總額為8338億美元,比2014年減少23.6%,其中進口額減少30.8%,出口額減少11.2%。
(2)礦業投資增速逐年下降
(3)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大幅度下滑
受大宗產品價格下跌和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,礦業企業經營形勢非常嚴峻,行業利潤大幅下滑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,從2012年開始,采礦業利潤呈現逐年下降趨勢,且下降幅度逐年擴大,2013年為-17.34%,2014年為-23%,2015年采礦業實現利潤2604億元,比上年下降58.2%。2016年1-5月份,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66.6億元,同比下降93.8%,采礦業相對于制造業等行業,明顯處于發展劣勢。
(4)礦業公司財務指標惡化,融資困難
礦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,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持才能不斷發展壯大。隨著大宗礦產品價格持續下跌或低位運行,礦業公司財務指標不斷惡化,經營業績銳減導致公司融資能力基本喪失。雖然年初IPO重啟,但礦業公司股票價格急劇下跌,煤炭、鋼鐵等行業中相當部分的虧損面超過50%。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,融資結構不完善、直接融資的渠道受限、間接融資難以獲得,進一步的發展受到制約。
2、思考與建議
礦業的發展目標既要滿足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需求,也要適應生態和環境的承載力,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。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,傳統的礦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,未來礦業必須轉變發展理念、構建新的經營模式,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、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(1)全面化解過剩產能,推進礦業供給側改革
通過退出、轉型轉產、兼并重組等方式,清理整頓高成本礦產產能、關停劣質產能、嚴格控制新增產能,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,化解礦業行業過剩產能,助力推進礦業供給側改革。相關部門要著力引導產業轉型升級與體質增效、降低轉產成本、減少企業退出損失。
(2)以科技創新驅動破解礦業難題,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
加大礦業的科技創新力度,著力提高在礦產資源勘查、礦業技術裝備、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投入,加大創新平臺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,努力提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資源利用效率。充分利用“互聯網+”、云計算等大數據技術的開發應用,從技術創新逐漸過渡到制度創新,以新的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培育礦業發展新動能,破解發展難題,促進礦業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緊緊抓住全球礦業低迷這一機遇期,充分利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等平臺,圍繞世界重要礦產資源供應國,鼓勵我國礦業企業“走出去”,謀劃我國礦業的全球布局,保障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供給安全。同時,推進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能合作與產業轉移,實現互利共贏。
借鑒加拿大、澳大利亞、美國等國礦業資本市場在風險控制、儲量監管、信息披露、中介服務等方面的成功經驗,構建多層次的礦業融資體系,破解礦業企業發展中的融資難題,同時有效降低勘查開發的投資風險,提升公司治理能力,從而促進礦業穩定發展。
(摘自:關于新常態下礦業發展的思考,作者:榮冬梅)
熱點資訊
|
|